在最近上海举行的“申香杯”香事用具精品展上,记者遇到了生于1993年的手工艺匠人林松。他复刻的龙泉香炉在展览上一鸣惊人,也让人惊叹于在如此小众的手工艺领域还有像林松这样的青年人在坚守和创新。林松告诉记者,作为新一代非遗传人,他觉得最重要是研究传统,任何创新离开了传统,就是无本之木,必然会“走偏”。
香具之中最令人熟知的就是香炉,而香炉之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明代的“宣德炉”了。虽然近年香文化有所复苏,但其实这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以至于很多人觉得随着老匠人的相继离去,香具艺术也将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次28岁的林松带着他复刻的一组龙泉鬲式炉亮相展览,会引起那么多的关注。
林松生于浙江龙泉大窑村,那是一个真正的青瓷之乡,家里的长辈中有多人都是做龙泉瓷的。“大窑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村里有不少古窑。林松很小的时候就在古窑边“玩泥巴”,跟着大人们做瓷器,因此对手工艺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长大了在面临事业方向选择的时候,林松自然而然地就决定要做一个传统手工艺匠人。
龙泉青瓷有1700多年的烧制史,在宋代达到鼎盛,近代逐渐衰落,近年又有重新兴起的趋势。而龙泉香炉正是龙泉青瓷中一个重要的器物门类。林松就以香炉为突破口,进行香炉艺术的传承和制作。现在非遗的传承都讲究创新,要与时代相结合,要体现实用性。这一观点在青年匠人中十分流行。这种观点虽然有其正确性,但让传统“走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林松告诉记者,虽然他也在龙泉和景德镇接受了陶瓷专业的教育,接触了很多现代艺术理念,但他觉得传承艺术关键还是要正本清源,也只有搞清楚传统是什么样的,才可以去谈传承,只有传承做好了,才可以去创新。
为此,林松想尽办法收藏了四五十款古代龙泉香炉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展开复刻工作。从胎到釉再到形,他都细细琢磨,在烧成上反复尝试。制瓷技艺上的复刻已经很难了,但在林松眼里最难的还是复刻古瓷的气韵。从小古窑址边玩大的林松相信,那些古老的窑口便是几千年青瓷气韵的凝聚之处,所以他特意从古窑址旁取土制作胎釉原料,并在老家建起了柴窑,以古法来进行瓷器烧制。通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复刻成功了20多款龙泉香炉,其中有几件这次在上海展出。
做一名现代工艺美术师是极其辛苦的,尤其是林松这些烧柴窑的瓷器匠人,相比实操可控的气窑,烧制效果更古朴的柴窑有时一烧就是好多天,匠人就必须一直守着,时刻关注窑内的变化江南·体育(JN SPORTS)官方网站。这对现在每天都要面对各种诱惑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考验。不过林松倒不觉得苦,他说这本来就是他多年来每一天的生活,很喜欢,从没有想过放弃。
记者问他在复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突破,林松笑了笑说:“谈突破现在不敢当啊,我目前只是复刻,能够体现一些古器物的精气神就不错了。创新应该是后面的事。”现在做香炉的青年人还不多,做龙泉青瓷香炉的青年人就更少了。不断推广香文化,让香炉重新走进千家万户,给香炉匠人以更多的生路,这是当务之急。林松告诉记者,和已经十分稀缺的宜兴紫砂陶土不同,龙泉的陶土资源还十分丰富。这些经过上亿年的转换、凝结了天地之灵气的陶土似乎是在召唤更多的青年人加入进来,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为艺术的传承出力。
此次上海“申香杯”香事用具精品展汇集了老中青三代香具制作艺术家们的代表作数十件,集中反映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香具制作的水准。而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香文化专委会也同时宣告成立。这个由香文化专业工作者、爱好者组成的专委会,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国香文化,展现“文化自信”,搭建专业的沟通交流平台。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耿鸿民告诉记者,香文化专委会是目前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最年轻的专业委员会,未来这个专委会将花力气更广泛地集聚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构筑创新实践阵地,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在提升城市精神品格,建设城市软实力等方面起到作用。